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国际广泛关注的热点,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进行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正在逐渐与产业融合,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经济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将发挥新动能。
今年两会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想要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更加重视制造业,赋能实体经济也已经成为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使命。人工智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智能制造更是成为“风口”聚集地。
人工智能升级创新解决制造业痛点
虽然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向各个领域渗透,但是它在制造业的应用仍是短板。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变大,成本相对较低,但技术水平、科技含量、附加值方面还有待提升,这是目前整个中国制造业和中国企业面临的比较核心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站在新一轮技术变革的风口,不仅要加深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还需不断保持创新,才能加速“智能+”时代的到来。不少企业已经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在投资结构、研发方向等方面先行一步,走技术创新之路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不得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通过强化人工智能技术与垂直行业的结合,大力发展智能物联网,创造更多“效率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宏观经济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表示,智能应用将成为互联网下一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在数据可得性高的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将率先用于解决行业痛点,爆发大量场景应用,并将催生新兴的细分行业和产业形态,持续影响并引领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两会期间,提交的三份建议中,有两份提到了“创新”。雷军建议国家引导中央、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围绕大型制造企业上下游进行垂直改造,加强自动化产线、无人工厂等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虚拟的产业闭环,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整体国际竞争力。
无人工厂解放劳动力高端人才成稀缺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说,“‘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到急需科技型人才的智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又回到了“人”的问题上,“人”再次成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有不少人担心,人工智能或机器人的发展会对人类的就业和工作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反观在机器人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中,人们的失业率相对较低,因为机器人在取代一些就业岗位的同时,会创造出大量新的更适合人类的工作机会。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生产效率,更好地解放劳动力。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速度非常快。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两会上表示,目前格力电器在全国有8个基地,基本都实现了无人工厂。无人工厂不仅是说没有工人生产,而是以机器代人,解放人的劳动力,打通各个生产系统的数据,让人工智能来学习如何用数据进行生产。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之一,正是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如果一栋30层楼的建设,将部分危险度高、重复性高的工种交给机器人完成,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和质量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与资源使用效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型高端人才回归到制造业。据了解,有传统的房地产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组建机器人公司,打造机器人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