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的概念是在2011年正式发布落地,对制造业进行数字化升级。自此,“德国制造”也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开始效仿德国的制造业模式,对本国的制造业改造升级。
在工业4.0的新型商业模式之下,衍生出很多新的市场需求,也正因此,许多初创公司破茧而出,囊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域。
例如SAP、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纷纷携手这些初创企业,通过工业物联网来打造建立新的连接平台,比如车间设备上的智能产品、铁路机车上运行的设备、化工厂的阀门等等来收集大数据,提高生产效率,大大缩短生产周期。
在德国,很多中小企业是德国制造业的生产基石,尽管这些企业的规模都不大,但在某个细分领域里都是领先者。西门子官网上解释工业4.0,其核心就是智能制造。通过嵌入式的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把设备、产品、原材料、软件联系在一起,使得产品和不同的生产设备能够互联互通并交换命令。
未来工厂是一个自行优化、自动控制生产的制造模式,最终万物互联是全球产业唯一的生产模式,目前,德国在制造业的表现来说已经起到了领头的作用,但是如何实现智慧连接是当前各企业需要思考的难题之一。
中国智能制造
自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中国一直在引进德国的制造模式,尽管道路坎坷,但是前进的方向是对的。
我国工信部部长曾说:德国是走工业3.0串联4.0的道路,而中国是将工业2.0、3.0、4.0进行并联,中国要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制造”,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智能制造是判断国家是否是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我国一直以来,也在极力推动制造业转型。
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愈加明显。比如苹果在美国本土设立工厂;松下将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回归到日本本土。尤其是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减少,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因此,很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纷纷转移至成本更低廉的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所以,从总体局势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尴尬位置。
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是很多中国企业受挫,但是全年的中国制造业还是发展不错的。
2018年我国实施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入选超100个,而国家工信部与科技部审批通过的智能制造项目达23个。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智能制造行业,比如说阿里云携手西门子共建工业物联网、百度携手京东打造智能工厂、富士康从代工厂逐步生产线机器人、格力入局智能制造等等无一不代表着我国向制造大国迈进一步又一步。